全部分类
一、学制
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现代医疗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医院及综合性医院从事中医骨伤医疗和康复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人才使用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具有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骨伤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及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骨伤等部门从事中医骨伤医疗的基本能力。
(二)专业面向岗位(群):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的中医骨伤专业工作及预防保健工作等单位。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详见附表1)
1.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掌握与中医骨伤专业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中与中医骨伤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与伦理、法律要求。
(2)专业知识:掌握中医骨伤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中医骨伤科室管理知识和科研能力。
(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2.能力结构
(1)职业技术能力:具有对骨伤疾病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观察的能力;具有规范的骨伤科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
(2)职业关键能力:具有一定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水平;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水平。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忠于职守,救死扶伤。
(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3)业务素质:能够正确、熟练掌握骨伤科基本技术,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够开展骨伤科疾病的健康教育,初步具备科研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宽容豁达的胸怀,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规范的言行举止,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中医正骨学
总学时:72学时,其中实践18学时。简要介绍骨折的病因病机分类、诊断、并发症、愈合过程、治疗原则,整复、固定、功能锻炼及辩证用药。详细介绍上肢、下肢、躯干骨折及各种脱位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诊断、辩证论治。
2、中医筋伤学(含推拿)
总学时:78学时,其中实践12学时。讲解筋伤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四肢、脊柱急性软组织损伤,慢性劳损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治疗。介绍常用推拿手法及其在骨伤科的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诊治骨科软组织疾病的能力。
3、中医骨病学
总学时:72学时,其中实践12学时。讲授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研究范围,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骨关节先天畸形,重点讲授骨痈疽、骨痨、骨关节痹证、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骨肿瘤。简要介绍痿证、筋挛、代谢性骨病、职业病等。
4、骨伤科手术学
总学时:72学时,其中实践24学时。讲授骨伤科手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重点介绍常用手术入路、基本术式及基本操作步骤,使学生具有操作常见骨科手术的能力。
5.推拿学
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践27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体位及介质,介绍推拿的作用和治疗原则,推拿基本手法的动作要领及操作要求,常见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手法治疗和操作。
五、时间分配(按周)
全教学过程安排146周,其中教学118周(含毕业实习40周,考试4周),入学教育2周,毕业教育1周,假期22周,机动3周。
六、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七、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第一、二学期安排一定的医学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医学基础实验能力。第三、四学期开展中药的调配、中药炮制、中药鉴定等实验、实训,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和考核,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共计40周。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
九、综合实训计划表
十、成绩考核与毕业
成绩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等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成绩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种,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需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考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及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考试安排在每学期末进行,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入学生档案,60分为及格。
1.毕业考试:毕业考试科目为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和中医内科学。
2.毕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考查全部及格,准予毕业。
附表1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
1. 知识结构
2.能力结构
3.素质结构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咨询专业:
咨询内容:
姓名:
电话:
专业:
学历:
咨询电话17603246803
工作日0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