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一、学制
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领域从事中药检验、制剂、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面向岗位(群):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流通领域的中药检验、制剂、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详见附表1)
1.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掌握临床医学、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专业知识:中药鉴定知识、中药药剂知识、中药成分知识、中药炮制知识、药品贮藏养护知识
(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2.能力结构
(1)职业技术能力:具有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领域从事中药检验、制剂、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2)职业关键能力: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2)文化素质:具有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业务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
四、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有机化学
共111学时,其中理论87学时,实验24学时。 本课程讲述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规则、性质、制备方法和有关反应历程等;对 立体化学、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体化合物重点介绍。
2.中医学基础
90学时。介绍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及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和治则, 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3. 药用植物学
共84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24学时。本课程介绍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植物化学成分的种类以及药用植物资源等 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研究和确定药用植物品种和来源、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能力。
4. 中药化学
共114学时,其中理论84学时,实验30学时。本课程重点讲授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临床药学和中药新药的研究。
5. 中药鉴定学
共114学时,其中理论84学时,实验30学时。本课程介绍中药鉴定的理论、方法,通过对 360 种常用中药性状鉴别,60 种重点中药的 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培养学生鉴别中药优劣真伪的能力。
6. 中药药剂学
共120学时,其中理论90学时,实验30学时。本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常用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和技术、中药剂型设计、 中药剂型改进、中药制剂质量等内容。培养学生从中药生产的能力。
7.中药炮制学
共72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本课程讲授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重点药物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独立 从事中药炮制生产,初步从事中药炮制研究与开发应用能力。
五、时间分配(按周)
全教学过程安排146周,其中教学118周(含毕业实习40周,考试4周),入学教育2周,毕业教育1周,假期22周,机动3周。
六、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七、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第一、二学期安排一定的医学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医学基础实验能力。第三、四学期开展中药的调配、中药炮制、中药鉴定等实验、实训,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和考核,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共计40周。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
九、综合实训计划表
十、成绩考核与毕业
成绩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等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成绩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种,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需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考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及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考试安排在每学期末进行,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入学生档案,60分为及格。
1.毕业考试:毕业考试科目为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和中药鉴定学。
2.毕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考查全部及格,准予毕业。
附表1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
1. 知识结构
2.能力结构
3.素质结构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咨询专业:
咨询内容:
姓名:
电话:
专业:
学历:
咨询电话17603246803
工作日0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