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一、学制
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掌握临床医学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胜任社区、乡镇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岗位需要的应用型卫生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级医院、社区、乡镇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岗位上的卫生诊疗工作。
(二)专业面向岗位(群):社区、乡镇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详见附表1)
1.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1)掌握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等的知识。
2)掌握英语阅读、理解、翻译、听力等英语基本词汇、语法等相关知识。
3)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基本理论与治疗原则。
3)掌握从事社区卫生保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备信息化办公、外语实际应用的能力。
(2)具有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3)具有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精神检查的能力,并能规范书写病历。
(4)具有基层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急症的诊断、处理能力。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2)文化素质:具有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业务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
四、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诊断学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也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其任务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资料,以识别健康与疾病,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或初步诊断,为临床防治疾病提出重要依据。
2、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是一门临床医学,它是介绍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原因、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措施,达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的科学。
3、内科学:
是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并为全面素质的提高和毕业后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4、外科学: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树立外科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规程,熟悉手术操作的基本程序与技能,掌握常用的外科学处理方法,了解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在教学中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理论教学、影像观摩、实验室操作、临床见习等方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外科学理论和较好的外科技能。
5、妇产科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方法及孕期保健、计划生育措施。
6、儿科学:
是介绍新生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疾病诊治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成为临床职业医师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及儿科学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诊疗技能。
7、中医学:
本课程系统讲解了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断辨证方法、治则治法、中药、方剂、中医内科、针灸。让学生熟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8、眼耳鼻喉口腔科学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与治疗原则,为将来从事社区基层门诊工作奠定基础。
五、时间分配(按周)
全教学过程安排146周,其中教学118周(含毕业实习40周,考试4周),入学教育2周,毕业教育1周,假期22周,机动3周。
六、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七、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第一、二学期安排一定的医学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医学基础实验能力。第三、四学期开展诊断学、临床技能实训操作,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和考核,培养学生临床动手操作能力。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共计40周。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
九、成绩考核与毕业
成绩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等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成绩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种,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需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考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及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考试安排在每学期末进行,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入学生档案,60分为及格。
1.毕业考试:毕业考试科目为内科学、外科学和诊断学。
2.毕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考查全部及格,准予毕业。
附表1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
1. 知识结构
2.能力结构
3.素质结构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咨询专业:
咨询内容:
姓名:
电话:
专业:
学历:
咨询电话17603246803
工作日09:00-18:00